今年,我市大部分公园及绿地有了一个“大动作”!
那就是拆除围墙,让公园风景“走出”深院,让广大群众更方便地享受城市园林美景。
“原本的围墙让人民公园看上去有些局促。”老西宁人王卫华住在人民公园附近,他告诉记者,“拆墙透绿”后,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在公园外就能一眼看见,同一片景色同时服务了进入公园的市民和路过的行人,“一景双用”值得点赞!
我市是青藏高原上最宜居的中心城市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还绿于民、还景于民、绿化为民、绿化惠民作为落实“拆墙透绿”工作的宗旨,重点围绕市区级公园开展拆墙透绿,着力打造生产空间、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相互协调的格局,以软化公园围墙实措,实现百姓的“绿色共享”。
拆墙透绿是在保证现有平面绿化的前提下,通过拆除公园原有封闭围墙,合理优化景观配置,使公园景观和城市景观进行有机的融合。
“拆墙透绿”,让有界变无界,联通现代生活与自然风光;
“拆墙透绿”,拉近的是距离,收获的是品质,回归的是生活。
“拆墙透绿”,在家门口就能“零距离”亲近自然,与绿色能量“撞个满怀”。
“打开围墙意味着市民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并享受城市生态空间,我们的城市将更和谐、更美丽。”市民陈斌感慨道。
围墙不复在,绿色透出来。盛夏,漫步在秀水路上,临街的人民公园里绿意盎然、欢声笑语好不热闹。过去的围墙被拆除后,临街的绿植长势似乎更好了,曾经“养在深闺”的花草树木,成为市民随时可见的“绿色福利”。没了昔日一道道挡住视线的围墙,园子里的浓浓绿意尽收眼底。
“依托《西宁市公园绿地拓展开放服务提升实施方案》,我们重点围绕市区级公园率先开展拆墙透绿,坚持以人为本,提高群众生活品质,让市民在一点一滴的变化中享受到更多绿色福利。”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截至目前,全市已全面完成人民公园、文化公园、朝阳公园、柴达木公园等11个公园的“拆墙投绿”工作,同时对胜利路、五四西路等9处沿街绿地拆墙(围)实施透绿,累计拆除围栏3万余米,改造边界绿化景观4300平方米。
“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,我市以市级公园拆墙透绿为重点,辐射带动区级公园、沿街绿地还绿于民,按照因地制宜拆墙、科学合理拆围、建篱植灌护绿的原则开展拆墙透绿工作。”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文化公园于6月13日施工,7月21日完工,拆除围墙、压顶及围栏约668米;采用贴灰色瓷砖装饰平台外观,用于摆放鲜花;以生态环保为出发点,新增生态有机覆盖物丁香、卫矛、紫叶矮樱等;新增120个木质长条座椅,方便市民休闲纳凉,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。
“没了围墙视野更开阔,绿色空间可共享,感觉更亲民。”“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打开一道围墙,更多的是实现创新、绿色、文明、共享,这个理念使我们城市管理工作在拓展和延伸。”对“拆墙透绿”做法,市民纷纷点赞。
记者走访了多个完成“拆墙透绿”的公园看到,过去高高的、厚重的围墙已换成了低矮、透亮的栅栏,甚至一些公园直接与绿道相连,没有了隔离和“门禁”,随处都是进出公园的出入口,不仅消除了公园的边界感,而且延展了景观通透性。一处处公园与沿街绿地、与周边道路和建筑等城市元素进一步融合,让公园与城市公共空间、城市绿地系统实现了一体化,“绿色公共资源全民共享”在这里得到检验。
“北山美丽园是一个典型的东西狭长的公园,景区布局自东向西延伸。为了让进入公园更便捷,我们在现有4处入园路口的基础上,新增开放了4处入园路口,目前有8个出入口可进出公园。”北山美丽园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为保障市民游园体验感,满足游园需求,我市对市区的公园绿地进行了拆墙透绿,配套完成基础服务设施优化提升工程。共增设出入口13处、铺设园路3578平方米、安装低矮护栏2388米、新增值班室3处、座椅26套、路灯84套、监控65个……通过一系列提升改造,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游行路线,增强了公园的可达性和出入便利度,优化了公园的服务能力。
此外,记者还看到,很多公园通过增加设计感强的座椅、美观的栅栏,赋予了墙体观赏及休憩功能,充分拓展休憩空间,缓解公园内座椅与游人数量不相符的矛盾。同时,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园服务能力,使公园的基本城市功能得到质和量的双重提升,有效增强市民游园舒适度和便利性。
隔挡外界的围墙拆除了,同时也给公园管理工作带来了考验、增加了难度。“如何保障市民游园安全、有序对临时摊贩进行管理等,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。”人民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为此,我市林草、城管及辖区街道、物业等部门联合,同步研究创新了公园透绿后的管理方式,对现有公园绿地管理制度、管护模式等进行优化调整,多部门联合开展日常宣传、安全巡逻等工作,通过签订《相邻单位安全应急救援互助协议》《联防联控责任书》,完善《保安管理制度》等方式,逐步建立联动管理机制,将公园管理与社区管理、城市管理有机结合,打造全城联动、全民参与、共同管理的现代化共享公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