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是流感、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学校、托幼机构,人群聚集、流动性强给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,这份健康提示,请家长、老师和同学们查收,我们携手开启新学期健康旅途。
近期,新冠病毒感染数量增加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发布的2024年7月“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”监测数据显示,我国新冠疫情自6月底开始回升;西宁市新冠病毒报告发病率也从第27周(7月1日-7月7日)的1.04/10万持续上升至第33周(8月12日-8月18日)的4.92/10万。此轮新冠感染与此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,市民不必恐慌。但是开学在即,学生返校人员聚集,学校仍应提高警惕,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管理和疫情防控,防止校内聚集性疫情发生。
除新冠病毒感染外,还应警惕流行性感冒、手足口病、肺结核、水痘、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感染型腹泻的肠道传染病。
1、保持环境卫生。开学前要做好教室、宿舍、食堂、图书馆、厕所等重点区域消毒通风;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通风不良的建筑可采取排风扇进行机械性通风换气。
2、饮食饮水安全。开学前对食堂设施、餐具及供水饮水设施进行维护、清洗和消毒,及时清理过期、变质等不合格食品;设有蓄水池、水箱等二次供水设备的,要将所储水放空并对内部进行清洗消毒。需对餐饮工作人员、供水管理人员开展食品和饮水安全教育,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。
1.加强症状监测。严格落实晨午检、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疫情报告;托幼儿童及学生出现发热、呕吐、腹泻等不适症状,应送至校医进一步排查和处置,确保师生“不带症状、不带病”上班或上学。
2、严格病例管理。当学生及托幼儿童被确诊为传染病病例(疑似病例)时,须持复课证明方可复课;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监测,如出现腹泻、呕吐、恶心、腹痛等症状,或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患者/隐性感染者,须向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,立即离岗、就医。
3、规范疫情处置。严格掌握疫情报告标准和流程,发现聚集性疫情后,立即报告所在地疾控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,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。
4、开展健康教育。开展多种形式、多种内容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,大力倡导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,提高师生防病意识和能力。
1、规律作息。暑假期间,多数学生的作息时间发生变化,开学前可制定与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表,有助于自己更好地适应开学生活;开学后可逐步调整作息,慢慢地达到合理的时间,让身体更快适应开学的节奏。
2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。勤洗手,尤其是在饭前便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;不随地吐痰,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,避免飞沫传播病菌;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场所,避免接触有传染病症状的人员。
3、合理膳食,增强体质。适量进行体育锻炼,营养均衡,提高自身抵抗力。同时可根据当地卫生部门建议,及时接种疫苗。
4、提高体质健康水平。适量进行体育锻炼,营养均衡,提高自身抵抗力。同时可根据当地卫生部门建议,及时接种疫苗。
5、培养自我健康管理能力。建议学生减少前往通风效果不佳、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,呼吸道症状患者和周围有呼吸道症状患者时均要科学佩戴口罩,降低呼吸道多病原的传播风险。
1、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状况。开学前,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态,一旦出现发热、咳嗽、腹泻等症状,及时带孩子就医,确保孩子在开学时身体状况良好。若被诊断为传染病,及时和老师沟通,遵循医嘱,配合学校完成相关传染病防控措施。
2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。开学前家长需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,以便开学后迅速适应学习的生活节奏。合理安排饮食,保证孩子饮食卫生,鼓励孩子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。培养孩子勤洗手和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。
在临近开学之际,让我们一同携手,做好传染病相关的防控工作,未雨绸缪,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、健康的学习环境,让他们在新学期里茁壮成长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