填报任务重、报送频次高、多头重复填等问题是不少社区工作人员的烦恼。“占用大量时间不说,还浪费不少资源。”
如今,运用数字化新手段,为社会治理和基层减负寻找到新的手段和载体,西宁探索出了方法路径——
市委常委会以“每月一题”形式多次听取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情况,市委主要领导赴县区社区及大数据服务中心专题调研平台建设情况,着眼于破解基层具体问题,满足社区实际需求,以“数据通”为基础,以“真管用”为标准,在保证不失泄密情况下,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基层治理“小马拉大车”问题,破解基层信息平台多、数据无法有效兼容共享、基层负担过重等难题,着力打造“一个界面五个统一”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,确保平台能用、有用、好用,社区干部喜欢用、愿意用,持续为基层减负解难。
为落实市委主要领导“一个界面对社区”工作要求,市数据局汇总社区业务及网格化办理事项,通过系统对接,提供事项办理集中统一入口,实现社区工作人员(网页端)和网格员(移动端)办理事项时直接在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办理。根据社区高频业务及实际需求,需对接省、市业务系统共38个事项,目前对接完成37个,为任务的97.36%。
同时,对省、市共享的56项数据资源进行分析、整合,建设对应不同业务需求的18个专题库,协调归集燃气、供水、卫健等部门人口数据,对全市人口数据库进行补充完善。优化平台数据查询功能,实现人口数据查询结果一页展示,进一步放开人口数据查询、核对、修改、导入等权限,协调推进数据更加完善、使用更加便捷。针对省级共享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,省政府办公厅专项督查,基本建立起标准统一、动态管理的社区数据资源体系,实现数据一次采集、资源多方共享。
针对社区高频在用的党务、卫健、民政、司法、纪检等系统,协调省市相关部门,实现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与业务系统用户库互认,达到“一次登录、多处访问”目标,减少系统登录环节。特别是针对人社、医保系统社区“专机专网”实际,与省人社厅、省医保局沟通,开放特定端口、IP地址与电子政务外网环境对接,在平台可实现直接扫码登录,避免工作人员来回切换办公终端,预计每年可节约全市社区人社、医保专网费用60余万元。以市委政法委基层社区治理网格为标准,涉及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的辖区人口数据及问题统一上报、残疾人状况调查、党员入格管理等网格事项纳入3159个网格集中分析、统一展示。
基层减负效果究竟如何,城西区南气象巷社区党委书记黄丽娜深有感触地说:“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中可以便捷地实现‘一键登录’。曾经办理爱老幸福食堂就餐卡、公租房认证等不同领域事项都要分别输入登录账号和密码,办理过程中居民等待时间较长。现在只要是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,仅需‘一键登录’便可快速一次性办结,大大缩短了居民的等待时长。”
黄丽娜认为,平台的应用融入了社区所有的业务,不用在各个群里、各个端口填报数据,大大减少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。同时方便各口的工作人员熟悉其他业务,一个人变成了多能手、业务都会办,腾出更多时间到楼院里去,真正了解居民的需求,处理起事来也更到位。
记者了解到,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6月底建成并试运行,7月在全市范围推广,通过开展平台使用培训和“一对一”现场指导,平台试运行以来,累计登录13000余次,社区工作人员基本掌握平台使用流程,对减负效果表示认同。